文 溯 • 陇 迹短线股票配资
皇甫谧与《高士传》
皇甫谧(公元214年-282年),字士安,幼名静,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甘肃灵台)人,东汉太尉皇甫嵩的曾孙。皇甫谧自幼出嗣叔父,随叔父迁居新安(今河南渑池),皇甫谧自幼贪玩,年20岁时,仍终日游荡,“志不存教,心不人道”。叔母任氏对他说:“昔曰孟母三徙以成仁,曾父烹豕以存教,岂我居不卜邻,教有所阔,何尔鲁钝之甚也;修身笃学,自汝得之,于我何有!”皇甫谧听后深受感动。遂从乡贤席坦为师,发愤苦读,“耽典籍,忘寝与食”,终于学业大进。有人劝他出去做官,他不仕,以读书著作为务。40岁时因叔母病故,皇甫谧从新安到朝那奔丧,从此定居。这期间,他著书立说,潜心向道,致力于老庄之学,在文、史、医方面卓然成家,名噪一时。朝廷多次征其为官,皇甫谧均未应诏。皇甫谧一生著作颇丰,其中影响较大的史部著作《高士传》和医学著作《针灸甲乙经》被《四库全书》著录。
《高士传》记载了自尧至魏近百名高士的生平事迹。这些高士中,有轻辞天子之位的隐士,如许由、子州支父不受尧位,善卷、石户之农、蒲衣子不受舜位;有坚拒高官厚禄的贤人,如挚峻、郑朴、李宏、王霸、严光、牛牢等人或“守道不仕”、“高尚不仕”,或“游奔不之官”,“以病归隐”;有逍遥于天地之间的逸民,如荣启期以三乐而知足、汉阴丈人之抱瓮而灌;有施恩而不图报的义士,如江上丈人之辞千金之剑、弦高之辞存国之赏;有视金如土的廉士,如答延陵季子之披裘公等等。
展开剩余29%《高士传》不仅体现了皇甫谧个人对高士的认知,亦是高士类杂传的代表之作,更是当时隐逸思潮的展现。
发布于:北京市泰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